除湿机换热器设计规范
1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除湿机换热器的流路设计。
2 引用资料
GB/T 7725-2004 房间空气调节器
Q/MDL006-2000 变频式房间空气调节器
QJ/MK02.001-2001a 房间空气调节器
QJ/MK 02.003-2004 家用产品试验指引
QJ/MK 08.004-2000 产品可靠性评定导则
QJ/MK 08.015-2004 整机一般环境长期运行试验规范
QJ/MK 32.202-2005 配管件设计规范
3 设计要求
3.1 流路走向设计
3.1.1 冷媒总体流向应该为蒸发过程下进上出,冷凝过程应该为上进下出;(分体蒸发器落差较小可不受此限)
3.1.2 冷媒总体流向与空气流向成相反方向:一般蒸发过程温度的变化较小,可以不考虑逆流;而冷凝过程温度的变化较大,必须按逆流方向设计流路;
3.1.3 各路迎风面管数和背风面管数应该尽量保持一致,以使换热均匀;
3.1.4 同时有单冷和冷暖机组的仅用于单冷机的蒸发器,蒸发过程可以按逆流设计,有利于提高制冷量;单冷冷暖共用的蒸发器必须按照制热时为逆流设计。
3.1.5 优先参考走向,“n”、“Z(半园管全斜)”、“S”、“H(中间交叉)”(见图一)
3.1.6 冷凝器避免选用“n+U”形式的走向,以防止变工况时造成冷媒和润滑油的屯积;
3.1.7 避免选用X形(全交叉),大半园管太多,不利于自动焊接。
3.1.8 多路冷凝器的出口尽量设计汇总后设置1~2根过冷管,以提高节流前的过冷度,有利于系统变工况时的稳定性、除霜以及制冷量;
3.1.9 分体机蒸发器流路应尽量避免在前、后蒸发器之间多次来回,因为分体机的空间一般都很紧凑,连接管过多会导致输入和输出管不易设计,装配时的工艺性也不好。
3.1.10 单排冷凝器的设计遵循上进下出原则;
3.1.11 多排换热器按照冷凝时先走背风面的一排,然后走中间排,最后走迎风面一排,即必须按照冷媒总体流向与空气流向成相反方向。
图一
3.2 流路数的设计:
3.2.1 分路数的多少以EER最佳为原则。路数设计多流动阻力损失小,功率相应下降,但由于冷媒流速的下降,换热系数也会随之下降,同时也很做到难分配均匀;相反,路数少的设计流动阻力损失大,功率会较高,但是由于冷媒流速的增大,换热系数会随之提高,因此只有设计合理的分路数才能够使系统达到最佳的效果;
3.2.2 蒸发器中压力较低时,对流动阻力会比较敏感,单程管长应该少一些;冷凝器压力较高的单程管长可以设计长一些。
3.3 分配器的设计
3.3.1 冷媒分配器应该优先选用具备收缩混合室的结构的形式以便气液两相制冷剂能够均匀地进入到各路分液管。比如选择带垫片的分配器;
3.3.2 分流毛细管内径设计在Ф3.0mm以上,以避免产生气体流动声;
3.4 集气管的设计
3.4.1 三路以上的汇总应考虑用集气管,比如“笛形管”型式;
3.4.2 集气管各路的出口应与总管保持垂直,以使制冷剂分配均匀;
3.4.3 不能使用液相分配器作集气管;
3.4.4 集气管得总管尽量选大型号,有利于冷媒动能转化为势能后的均匀分配。
3.4.5 流路汇总应该首选分流三通、次选“Y”型三通,避免使用“T”型三通,减少制冷剂“对撞”损失;
3.4.6 选用三脚三通的时候,同方向的入口应该保持在一条直线上。
3.5 输入输出管的设计
3.5.1 流路流通的面积应该设计成制冷剂气相越多截面越大的趋势;
3.5.2 直接与排气管相连接的冷凝器输入管口不能设置在边板翻边孔处,以防止发生断管。
3.5.3 由于结构的限制,分体蒸发器的输入输出管口不宜伸入接水盘。
合肥冰鸟制冷设备有限公司引进开发先进制冷技术,打造一家以除湿机为主导,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多功能一体;承接防爆电气非标设备及 成套系统的设计开发和生产;除湿工程、室内空气净化工程设计、安装及维护的高科技型企业。形成模具除露机,泳池除湿机,恒湿净化一体机,恒湿机,新风净化除湿机,酒窖恒温恒湿机,加湿机,工业除湿机,转轮除湿机,调温除湿机,管道除湿机,吊顶除湿机,恒温恒湿机,除湿机系列产品!
公司网址:http://www.icebird-chn.com/